欢迎访问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官方网站 English
  • 时间 2024-05-20
当前所在位置 : 首页 > 首页新闻区 > 综合新闻
首页新闻区
> 气科院主持的南方致洪暴雨研究项目学术年会在南宁召开

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主持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我国南方致洪暴雨监测与预测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启动三年来,目前已进入攻坚阶段。为交流我国南方暴雨机理、暴雨监测与预测研究成果,紧扣项目目标,加强课题间的有机衔接和课题内部的交流协调,12610日,项目2006/2007学术年会在广西南宁召开。应邀出席会议的专家和领导有:项目咨询专家罗哲贤教授、项目顾问专家李崇银院士、项目专家组成员伍荣生院士、丑纪范院士、许健民院士、国家科技部遥感与技术中心邵立勤司长、广西区气象局姚才副局长、湖北省气象局柯怡明副局长;项目全体研究人员、项目四个野外试验基地(广东省、湖北省、安徽省、上海市气象局)的业务和科研人员约180多人。

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院长、项目首席科学家张人禾主持会议开幕式并作总结报告;广西区气象局副局长姚才致欢迎辞;伍荣生、丑纪范、李崇银和许健民院士等多名中尺度研究领域知名专家做特邀专题报告。

中尺度暴雨系统与登陆台风的暴雨结构与机理研究继续取得新的进展,提出了梅雨锋暴雨过程的不同尺度系统的相互作用影响,深厚湿对流系统演变过程的动力学问题,热带对流发展与暴雨新的诊断技术,并对近年来发生的几次典型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尤其是对登陆台风的中尺度活动给予了充分关注;在低频波对暴雨的影响以及暴雨产生的气候背景方面的研究,涉及低频波、季风涌、高原影响、海气相互作用、多尺度特征等,内容丰富,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统计事实与创新成果;暴雨的可预报性研究令人鼓舞,提出了一系列与暴雨可预报性有关的理论与研究成果,从陆面过程模式、模式初值、微物理过程等方面对暴雨可预报性进行了探讨,并对暴雨个例的预报时效给出了科学估计;遥感技术在中尺度暴雨监测中的应用,尤其是在卫星、雷达对降水的估测方面取得新的研究成果;数值模式研究集中体现在短时临近预报技术的发展以及Grapes-Meso中尺度数值模式的改进方面。2006年底,科技部组织中期评估专家对本项目进行了全面的中期评估并给予了很高评价。

项目还与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在广东、湖北、安徽、上海等三省一市建立了华南、华中、江淮与长三角四个中尺度观测区,不仅为野外试验建立了试验平台,也为中尺度研究长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今后两年,项目将充分利用野外科学试验提供的高时空分辨资料,对我国南方β-中尺度暴雨系统的结构与机理开展重点研究,并加强中尺度暴雨的结构与机理研究,把宏观的分析方法与微物理过程的模拟与分析结合起来,国外发展的中尺度分析理论和方法与我国的实际暴雨个例研究结合起来;通过理论和数值研究明确提出暴雨预报的可预报长度和减小预报不确定性的可能途径;围绕中尺度暴雨的监测与预报应用以及以风云系列卫星、国家业务雷达网的应用技术,深入开展遥感技术研究;数值模式研究的重点,一是发展以数值模式与遥感技术相结合的暴雨临近、短时预报系统,二是发展以Grapes-Meso为基础框架,并与项目发展的云模式、边界层模式、陆面过程模式相耦合的,具有国家973项目自身特点的中尺度暴雨模式系统。

 

(文/照片/院办公室黄幸媛、项目办王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