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官方网站 English
  • 时间 2024-04-27
当前所在位置 : 首页 > 首页新闻区 > 人才动态
首页新闻区
> 拨开荆棘 探寻“奇迹森林”-记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左志燕
3月16日,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博士左志燕在她的办公室,与记者分享了大气学科的经典定义——蝴蝶效应。
“蝴蝶的翅膀扇动,带来无限的可能。”这句话就像蕴含奥妙的谜语,背后有无数条汇合的、背离的和平行的线,织成一张不断蔓延、错综复杂的网。而这位年轻的学者此刻仿佛正站在其中,兴致勃勃地寻找各种线索。
“这里没有戏剧性的东西,就是一步一步做。”她这样描述自己的科研历程,旋即又展露笑容,“可是很有意思,对吧?”
“本来觉得从A到B挺有意思,后来发现从A到C更好玩、更有意义。”
春天,一场大雨降落于中国东部的大地上。当夏季来临,很多人已经遗忘了这场雨的时候,土壤湿度却依然保存了两个月前的“记忆”,通过陆-气之间的水分、热量、能量交换进行持续的强迫作用,进而引起大尺度的季风环流发生变化,对我国夏季降水产生重要影响。在东亚地区复杂多变的气候中,左志燕敏锐地捕捉到了土壤湿度在东亚气候中的“记忆桥”作用。她首次从观测事实上证实了土壤湿度与中国降水之间的非局地反馈关系,还揭示了我国东部春季土壤湿度存在不同程度的干旱化趋势。
十多年前,刚开始读博士的左志燕并没有想到,她会在土壤湿度与气候的研究中发现那么多乐趣。“资料获取频遇难题,刚开始非常焦虑。”她说。但随着研究深入,就像孩童进入游乐场,左志燕发现了更多“好玩的地方”。“研究土壤湿度,包括研究模式,发现土壤到底有什么年代际变化以及土壤变干、变湿的趋势,与生态的关系等,很多东西能研究一辈子。”她的眼睛闪着光亮,不时就要说一句:“这个很有意思,对吧?”在别人看来艰涩枯燥的科研领域中,左志燕兴奋地拨开荆棘与枝杈,探寻“奇迹森林”。
“科研路上,的确会遇到无数分岔口,甚至有时候会没有路、走错路。多试几次,说不定就能突然发现另外一条路的奇迹。”她的心态乐观,“本来觉得从A到B挺有意思,后来发现原来A到C更好玩、更有意义。” 这些年,她从土壤湿度与气候的关系,做到积雪、植被等与气候的关系,又继续在东亚气候变异机理、陆-气相互作用、短期气候预测等研究方向上摸索前进。不断在新的节点发现新的变化,延展出一条美妙的科研“轨迹”。
“我要做研究,至少拿出来成果时自己是很幸福的。”
与左志燕相识二十多年,白立杰有时候对老朋友能“长期保持兴奋状态”也觉得很惊讶,“就像火烧大了,能量很足。”
左志燕早上8点钟到办公室处理各项工作,有时甚至一上午都沉浸其中。如果找到某个问题的答案,下午就能欢天喜地下班。左志燕自己形容,“就像被小说的悬念吸引,就想一口气追到根儿上去。比如说做短期气候预测。首先我要学习怎么处理数据,把数据全部处理出来后要看看预报怎么做,去学新的方法,一点一点做。如果做出来某个结果,好,那我就开始写文章。”“我不喜欢纠结于特别细和概念性的东西。做科研,不是在你面前落下一片树叶,你就一直盯着这片树叶把每条纹路都看清。我更希望看到整片森林。”左志燕一脸的坚定,“我要做研究,至少我拿出来成果的时候自己是很幸福的。”
东亚地区气候复杂多变,其气候变异机理一直都是国际上的研究热点和难点之一,其中陆面过程在东亚气候变化中的作用是攻克东亚气候变异机理的关键之处。左志燕近些年在地球系统多圈层相互作用这一国际前沿领域开展了探索研究,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在“积雪-中国气候”方面提出了新的物理作用机制;指出了青藏高原植被夏季对大气的“制冷”作用;提出了亚洲大陆相对周边区域的“相对变冷”现象是亚洲季风变弱的重要原因之一;揭示了中国地表温度的年际、年代际和趋势变化的方差各占三分之一的特征及其原因,为预估我国未来地表温度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你以为生完孩子就要走下坡路了吗?才不!”
2014年初,左志燕迎来人生的一个重大变化——成为一位母亲。
她的第一位研究生何琼还清楚地记得老师当时一直坚持到了最后期限。即使在怀孕的时候,左志燕还时常加班,直到某个周末到办公室关掉电脑,设置好程序,周一进医院,周二孩子出生。一个月后,她便“复出”了。
“复出”后的左志燕不仅没有停下脚步,反而开始爬坡。回忆当时,左志燕并未谈到辛苦,反而说那时候“思路非常清晰”。2013年,她已获得中国气象学会第十五届涂长望青年气象科技奖、北京大学谢义炳青年气象科技奖;2014年入选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2015年入选气象部门青年英才计划。日前,她入选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左志燕的学生也渐渐成长起来。“左老师不是那么严厉。也正因为这样,我反而比较自觉,做出来成果总是第一时间拿过去跟她讨论,每次都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何琼说,“导师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不只是科研上的指导。左老师充分相信我、鼓励我,让我发挥主观能动性,对我如今的工作帮助很大。”2016年,何琼毕业,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担任科研秘书。
“她就是喜欢科学研究的东西。”白立杰的评价十分中肯——最近,左志燕正打算申请新项目,很多工作都要从头做起,未来估计又是一段忙碌岁月。
(来源:《中国气象报》2018年4月2日一版 责任编辑: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