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官方网站 English
  • 时间 2024-04-25
当前所在位置 :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学试验
科学研究
> 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


一、 开展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的目的 

青藏高原环境恶劣,常规气象站稀少,观测资料缺乏,且遥感资料不确定性较大,这些都直接影响着青藏高原气象学的发展。数值模式已经成为天气气候预报业务的主要手段,但是由于高原独特的边界层结构和复杂的云降水物理过程,目前几乎所有的数值模式对东亚气候尤其是对高原云和降水的模拟能力偏低,直接制约着数值预报准确率的提高。

在国家科技委员会和国家计划委员会支持下,中国科学院和中央气象局于1979年5-8月实施了第一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以及在国家科技部支持下,中国气象局和中国科学院于1998年5-8月实施了第二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这两次试验重点围绕青藏高原陆气相互作用和边界层观测开展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为继续开展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提供了宝贵经验。

二、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计划

2013年中国气象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共同推动了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的立项工作。该项目针对青藏高原独特的陆面—边界层—对流层—平流层相互作用以及对区域气候的影响,对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开展研究,包括:多源观测资料的融合与综合分析技术,高原多尺度地形影响及陆面—边界层物理过程,高原云降水物理过程与大气水循环,高原平流层—对流层交换的物理化学过程,高原天气系统及其造成灾害的综合诊断与预报方法,高原气候异常对中国旱涝影响机理及预测方法。因此,为期8-10年的科学试验将开展从陆面到平流层的三维外场综合观测以及科学理论和技术研究。



三、试验设计的总体思路

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将围绕我国灾害性天气气候预报关键技术,构建青藏高原及周边区域三维点—面结合综合观测系统,实现高原陆面、边界层、对流层和平流层的天基、空基和地基一体化观测,逐步实现长期观测;充分利用历史资料、现有业务系统和“十二五”规划业务观测站网建设提供的高原中西部观测和遥感资料以及试验期间的加密观测资料,提高高原地区卫星反演产品的精度,发展地面、高空和卫星遥感等资料的融合分析技术;建立高原复杂地形下的陆面-边界层和云降水物理过程模型和相关数值预报模式参数化技术;提出青藏高原影响我国灾害天气和极端气候事件的新认识,发展青藏高原及下游灾害天气预报技术和极端气候事件的短期气候预测方法,为提高中国暴雨和旱涝预报业务能力提供技术支撑。


四、试验的外场观测安排

第一阶段:2014-2017年

  • 青藏高原陆面水热平衡观测
  • 边界层过程观测(西藏,四川,云南)
  • 云降水物理过程观测(西藏、四川,云南)
  • 青藏高原大气水循环综合观测
  • 青藏高原与下游灾害天气发生区综合观测
  • 青藏高原卫星遥感产品校验的综合观测

第二阶段:2018-2021年

  • 边界层观测(青海、甘肃,陕西)
  • 云降水物理过程观测(青海、甘肃,陕西)
  • 青藏高原平流层-对流层交换观测

五、试验的研究任务

  • 多源观测数据融合分析技术
  • 数值预报模式关键物理过程参数化技术
  • 天气气候预报理论和方法
  • 研究成果的综合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