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官方网站 English
  • 时间 2024-03-29
当前所在位置 :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学试验
科学研究
> 我国极地气象考察现状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极区的天气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已经延伸到环境、资源和地缘政治等领域,并受到全球主要大国的关注,我国日益重视极地科考并不断增加科研投入。考虑到冰冻圈对全球能量—水分循环的重要影响,全球科学家对极地高度关注,并取得了很多新认识。但是,极地天气气候评估、模拟和预报仍然是限制我们认识极地、保护极地和利用极地的关键瓶颈。

在中国气象局和气科院的领导和高度重视下, 我院是中国极地科学考察与研究的主要单位之一,负责极地气象观测和科研项目的考察与研究。到2022年,我国已组织参加39次南极考察,12次北极考察,我院参加了所有历次的南北极科学考察。目前已从全国气象部门选派气象人员约300人次参加度夏和越冬考察。
    1985年2月由中国气象局组织、气科院承担建成了位于西南极乔治王岛的中国南极长城气象站,1989年2月又组织建成了位于东南极大陆的中国南极中山气象台。长城气象站和中山气象台建成后,按照中国气象局的业务规范进行业务运行,很快列入了世界气象组织(WMO)的南极基本天气站网(ABSN)和南极基本气候站网(ABCN),中山气象台还列入了全球气候观测系统地面站网(GSN),其国际区站号分别为89058和89573。
    自2005年开始我院逐步在南极中山站至昆仑站Panda断面开展自动气象站网建设,最开始与澳大利亚和美国合作建设,目前已实现完全的自主的研发以及建设。2021年泰山站和昆仑站正式申报加入世界气象组织(WMO)全球远程通信系统(GTS),并分别取得WMO区站号89576和89572,进入业务化运行。罗斯海国家基本气象站建于2012年12月30日,已运行近10年,已于2022年12月1日(北京时间11月30日20:00)起正式开展业务运行,区站号为89863。南极地区是气象资料最为稀缺的地区之一,随着我国南极自动气象站网的建设,我国在南极的观测能力逐步提升,目前已达国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