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官方网站 English
  • 时间 2024-05-14
当前所在位置 : 首页 > 首页新闻区 > 综合新闻
首页新闻区
> 孙兆彬:做好人类健康的“天气预报员”|人民日报

      气象环境一直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生命健康和进化历程,如全球温室效应与花粉症、气温的反复无常与流感等。面对气候变化,人类的健康又该如何保证?是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处理好节能减排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变得尤为重要。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孙兆彬,多年来聚焦气象环境与人类健康这一领域,通过缜密的考证、翔实的资料研究、大量的实地考察,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为我国气象学与人类健康的交叉研究贡献了一份力量。近日,他接受了《人民日报》有品质新闻记者的专访。

 

■ “双碳”背景下的思考

      人类对气候变化的关注由来已久。早在19世纪中叶,约翰·廷德尔等欧洲科学家便从观察瑞士冰川开始,开启了对地球温度环境的关注与思考。时光流转,进入21世纪,随着对气候变化的研究逐渐深入,人类开始深刻意识到气候变迁对人体健康的深刻影响。

      为改善环境质量和保障公众健康,长久以来,我国对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给予了高度重视。2013年,国务院印发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大气十条》)。2020年,我国明确提出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针对减排政策的实施,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孙兆彬多年来围绕气象环境与健康这一学科交叉方向,从环境演变是否影响人体健康的角度出发,对减排政策与健康效应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孙兆彬对比分析了《大气十条》实施前后,北京市与PM2.5短期暴露有关的呼吸及循环系统疾病死亡风险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减排政策实施后,PM2.5每升高10μg/m3引起的呼吸和循环系统疾病的死亡风险显著下降。北京地区由气温和PM2.5造成的循环及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归因分值分别为23.76%和17.54%,其中,由低温造成的归因风险最大,PM2.5次之,高温造成的归因风险最小。这为减排政策的实施提供了关键的流行病学证据。如今,在“双碳”背景下,孙兆彬认为,大气污染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应协同开展。

 

■ 一部跨越千年的传染病数据集

      气象环境对人类生命健康一直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历史时期,造成人类大量患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传染病;当代造成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已经逐渐从急性和慢性传染性疾病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转变,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疾病在各种疾病死因中一直位于前列。气象环境的多时间尺度扰动、极端事件与传染病、慢性病发病密切相关。

       然而,人类对气候变化与传染病之间关系的认知大都集中于当代几十年内,对历史时期百年尺度到千年尺度,气候变化与传染病的关系所知较少。中华文明作为古代四大文明中传承至今的唯一文明,具有对传染病暴发连续记录的传统。2022年,孙兆彬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气候变化对二千年以来中国传染病时空分布影响》,针对中国地区历史时期大范围、长时间气候变化及其社会因素对传染病协同影响开展研究。依据国内外公开出版的文献资料,建立了一套跨越2000多年、4万多条具有时空信息、可量化分析的传染病数据集,包括传染病的种类(如鼠疫、天花、霍乱等)、发病时间(朝代、年份、月份、季节)、发病地点(省、市、州、府、县等)等情况。此项目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D类“共性导向,交叉融通”资助案例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在2021年度大气科学领域项目评审与资助成果简析中提到此项工作,评审专家指出该项研究成果“能够填补大尺度长时间气候变化对传染病影响的缺失,对我国和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启发价值。”

 

■ 研发成果获得专业认可

      从2004年考入大学就读大气科学专业,随后跟随气候变化、大气环境和公共卫生领域的教授学习相关学科交叉知识和方法,再到进入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工作,20年的时间里,可以说孙兆彬一直在与气象环境与人类健康这一领域打交道。

      多年来,孙兆彬工作勤勉,勇于创新,融合使用气象学、大气环境、流行病学和传染病学各学科理论、观点、数据和模型技术开展研发工作,其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基于流行病学模型、地理信息技术(GIS)和大气数值模式研究气溶胶和气象条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另一方面,研究空气中污染形成的气象机制(局地环流、立体结构),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

       例如,随着近期北方地区升温明显,过敏性鼻炎患者高度关注的花粉症高峰在这个比往年都要温暖的春天到来了。在气候变暖和城市化背景下,生物气溶胶(又称气体分散体系,指悬浮在大气中的多种固体微粒和液体微小颗粒,如植物的孢子花粉等)对健康的影响逐渐成为环境健康领域的热点,花粉已导致城市人群中过敏性疾病的发病比例逐年升高。针对花粉气溶胶对过敏性疾病的影响,孙兆彬确定了花粉总浓度对过敏性鼻炎影响的阈值浓度,识别了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人群对应的春季树花粉敏感种类、秋季杂草花粉敏感种类。其成果发表于Environmental Research(2023)和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23)。针对我国陕西省榆林市花粉过敏症高发这一客观情况,孙兆彬在以往研发工作基础上,联合软件平台研发机构、当地气象和医疗部门率先研发了格点化花粉健康影响预测系统,并在陕西省榆林市业务化应用,对公众发布花粉健康影响预报产品。

 

      此外,作为骨干,孙兆彬参加了国家重点研发等多个项目,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黑碳减排策略及气候-健康效益评估》被科技部评为优秀等级,其研发成果先后获得省部级及厅局级奖励18项,受到了专业部门的高度认可。

      面对未来的挑战,孙兆彬坦言将秉承工作上精益求精的态度,以及“国之大者”的理想信念,继续围绕气象环境与人类健康这一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做好人类健康的“天气预报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