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获奖年度 | 获奖等级 | 奖励名称 | 成果名称 | 院署名 | 牵头人员 |
2019 | 一等奖 | 大气科学基础研究成果奖 | BCC_RAD辐射模式和气溶胶-气候系统研发及气候效应研究 | 第二单位 | 张华 |
2019 | 一等奖 | 气象科学技术进步成果奖 | 雷击机理和防护试验平台研发与应用 | 第一单位 | 张义军 |
2019 | 一等奖 | 气象科学技术进步成果奖 | 云降水精细处理分析技术和系统(CPAS)的研发及应用 | 第一单位 | 周毓荃 |
2019 | 一等奖 | 气象科学技术进步成果奖 | 重大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防控技术 | 第一单位 | 王春乙 |
2019 | 二等奖 | 气象科学技术进步成果奖 | 城市规划与通风廊道设计气候评估技术研发及应用 | 第二单位 | 房小怡 |
2018 | 其他奖 | 第六届邹竞蒙气象科技人才奖 | 第六届邹竞蒙气象科技人才奖 | 第一单位 | 车慧正 |
2018 | 一等奖 | 气象科学技术进步成果奖 | 基于实测和精细数值模拟的台风风工程论证技术和应用 | 第二单位 | 李英 |
2017 | 一等奖 | 气象科学技术进步成果奖 | 我国雾-霾监测与数值预报关键技术研发及业务系统建立与应用 | 第一单位 | 张小曳 |
2017 | 一等奖 | 大气科学基础研究成果奖 | 气候变化对植被生产力的多尺度调控机制与影响模拟 | 第二单位 | 周广胜 |
2017 | 一等奖 | 大气科学基础研究成果奖 | 中国不同区域反应性气体变化特征研究 | 第一单位 | 徐晓斌 |
2016 | 一等奖 | 大气科学基础研究成果奖 | 中国大陆降水精细化过程演变的气候特征及其变化研究 | 第一单位 | 宇如聪 |
2015 | 二等奖 | 涂长望青年气象科技奖 | 涂长望青年气象科技奖 | 第一单位 | 陈昊明 |
2015 | 二等奖 | 气象科学技术进步成果奖 | 雷电临近预警系统的研发和应用 | 第一单位 | 孟青 |
2015 | 二等奖 | 气象科学技术进步成果奖 | 风电预报技术及其业务化应用服务系统 | 其它 | 程兴宏 |
2013 | 二等奖 | 第十五届涂长望青年气象科技奖 | 第十五届涂长望青年气象科技奖 | 第一单位 | 左志燕 |
2010 | 其他奖 | 第二届邹竞蒙气象科技人才奖 | 第二届邹竞蒙气象科技人才奖 | 第一单位 | 张义军 |
2007 | 一等奖 | 涂长望青年气象科技奖 | 涂长望青年气象科技奖 | 第一单位 | 温敏 |
2006 | 二等奖 | 成果应用奖 | 农业气象灾害综合应变防御技术成果转化 | 第一单位 | 王春乙 |
2006 | 其他奖 | 杰出青年奖 | 杰出青年奖 | 第一单位 | 赵平 |
2006 | 二等奖 | 研究开发奖 | 台风数值预报模式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 | 第一单位 | 沈学顺 |
2006 | 一等奖 | 研究开发奖 | 人工增雨综合技术及集成示范 | 第一单位 | 郑国光 |
2006 | 一等奖 | 研究开发奖 | 亚洲沙尘暴及其数值预报系统 | 第一单位 | 张小曳 |
2005 | 其他奖 | 杰出青年奖 | 杰出青年奖 | 第一单位 | 效存德 |
2005 | 一等奖 | 研究开发奖 | 有限区域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GRAPES_MESO)研究设计与开发应用试验 | 第一单位 | 陈德辉 |
2005 | 一等奖 | 研究开发奖 | CAMS云分辨模式系列的研制和应用 | 第一单位 | 胡志晋 |
2005 | 一等奖 | 研究开发奖 | 中国历史气候基础数据的研制 | 第二单位 | 谷湘潜 |